美学心得(第一百八十五集) 罗国正
美学心得(第一百八十五集) 罗国正 (2018年1月20日) 2654、热爱生活的人,容易感受到事物带来的美,并通过审美感知去改善环境、改变或完善相关的人际关系及自己使用的物器,使之充满和谐,达到悦目、悦耳、悦鼻、悦舌、悦身、悦心、快乐满意。与热爱生活相反,则是仇恨、忌恨、怨恨、憎恨;充满恨的人是难以享受到和谐、快乐之美。人有多少热爱,就对生活有多少的努力。只有对生活基本上持肯定态度的人才可以学到人生美学。对生活基本上持否定态度的人,与人生美学没有多大缘分。 2655、缺少真诚,刁钻古怪地去骗取小利的人,占小便宜的人,只能大体上象动物那样,获取低层次的、本能的物欲快感,很难享受到大爱、伟大的友谊、公道的人格、崇高精神境界的美感。表面上,这些人是收获了小利,实质上是失去了人格!这样的人,实属可悲、可怜。不少人,几十年过去了,连“人的格”还未修成,不要说做什么更大点的事情了。 2656、所有感觉的舒适都有一定的比例或限值的,这可以转换为一定的数理关系,数学模型。例如:光线过强或过暗,都不悦目;声音过大或过小都不悦耳;香气过浓或过淡都不悦鼻等等。所谓过犹不及,取中庸就是这个意思。取悦于己,身心常向外,久则劳损;从不身心向外,人生难悦,也无历练,身心易弱。有“久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之句。所以向外与内守之间也有个度,因此,取之中庸。度,是可以转换为一定的数理关系、数学模型。虽然,不同的人,具体的舒适感都或多或少有差别,但都有一条较普遍适用于大多数人的审美标准,这审美标准也可以表达为数理关系,或数学模型。作为一条线,不同的具体人围绕着这条准线上下浮动,这样审美的情感、美感的个性化、特殊化与普遍化有了统一的数理关系,或者说,这样感情与理性在数理上可以实现了和谐统一。 2657、如果某种具体的形式,特别容易引起特定的人的感官通畅,在快捷地传入大脑中,产生美感。那么,这具体的形式和内容是客体,特定人对这形式和内容产生美感反应的感受系统是美的本体。由此进一步证明,人类产生美感反应、反映的感受系统是人类的美的本体,并非其它美的本体。 2658、艺术品之间的相似性,则由不同艺术品产生先后来确定谁是“抄袭”,时间是重要的衡量尺度,在先是原创,在后是“抄袭”。当然,也有不知有先而创的,功劳应归于先的。而艺术品与现实的相似性,就包含着模仿与创造。 2659、美具有令人愉悦的特性。但不等于所有令人愉悦的事物都是美的。例如,看喜剧丑角的出现,丑得非常难看,以至令人捧腹大笑,使很多人心生愉悦,但没有美感。 2660、有益的游戏,可以使人将无聊的时间变为有趣的享受,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人的智慧、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丶友谊,并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就体验到实现目标的过程,感受到人的意志、智慧、技能与自由的关系,从而获得了自由的快乐。从我的观察中发现从小不爱玩多种游戏的人,成年后,朋友圈小并缺乏活力的圈,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弱、对事物反应速度较慢,很多都处在贫穷生活之中,并且性格比较孤僻。游戏对人生是有启示的。 2661、人们不能认为游戏绝对无利害关系,这和美感一样,有不少现象表面上是毫无利害关系,深究入去,还是有利害关系的,只是你有没有发现其深层的利害关系而已。 2662、当代很多人已充分认识到:能使人快乐,就是重大的利益关系了。所以,常听到人说:”用钱买开心!”但古代不少美学家却认为:快乐、愉悦是没利害关系的。其实,他们不知道,所谓的利益,是包括两大部分:物质的部分和精神的部分。不少人,视精神的愉悦为最大的利益。精神的部分,不少是表现在社会的福利事业上。当人们衣、食、住、行、医疗等方面都得到较好解决时,精神生活的需要就逐步地提高。精神生活既要提高精神境界,又要身心健康带来的愉快,还要追求生命有更多的快乐时光。因此,人类会自觉地创造或努力安排更多的客体使自己产生美感或快乐。 2663、每个时代的最好,不是绝对的最好,而是相对的最好,因为它只是为后来的更好铺垫了基础。但从相对的意义看绝对,每个时代的最好,就是那个时代的绝对的最好。这种表达,可以启发人们对美感的一些理解。 2664、极力强调只有整体才会给人美感的人,他们不懂得“残缺美”和“局部美”。这涉及到人的知觉感受。 2665、绝对的“终极美”、“永恒美”是没有的,但相对的“终极美”、“永恒美”是有的,至少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他们曾经有过的美感,被认为是这样。这种认为是有其合理性的,因为美是主体的一种感觉,并由这感觉所决定。 2666、具体的、可见可闻的、可触摸的、绝对的完美是不存在的,但可在精神上产生这种理想化的完美,甚至可以在不少人心中在主观上认为是绝对的完美。一旦这种精神上或主观上认为绝对的完美,在历史上很多会将其人格化,使其成了神。这种人格化的过程,深究其目的,不同类型的人群或个人,其目的呈现出多样化,奇怪的是,公开的解释,又多么的相似,并肯定地将精神上的或主观的完美确定为真实。这精神上的或主观的完美的形成,并肯定为真实的过程,与艺术家的创作过程,惊人地相似,而且在现实中产生了力量。我判断,除了利益关系之外,这可能对暗物质的研究和将来用量子纠缠的理论和实验,能解开一些谜底。 2667、在审美后下结论时,或表述某种事物时,要非常注意使用概念和词句的准确。例如:整体与整一这两个概念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很多事物的整体里面是非常混乱的,但整一则既反映出事物的完整,又反映了组成的各部分的一致。这是不少翻译欧洲古代著作时,常见的漏洞。 2668、对完美可以这样理解,是指内容与形式、质与量、现象与本质、感觉与实用都达到了理想的真、善、美。但你的理想不一定就是别人的理想。 2669、对一个审美对象,只存在一些缺陷,这些缺陷又不妨碍审美主体可以感受到审美对象原有的整体性(如果是对称的审美对象,则更容易感受到),这些缺陷却记录了传奇的故事,这缺陷与整一、完美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关系,让人们产生了更多的联想,增加了丰富的话题。这种“缺陷美”会有不少人是喜欢的,这种情况还会引起不少人对人生总有着遗憾、无奈的情感自然地拨动,或借此审美对象来聊以**。不少艺术家、文学家也深知此事理,在作品中有意地安排这方面的内容。往往这样的安排,既可满足到审美主体审美的整体性要求,又可以满足“缺陷美”的要求,同时又增加了联想和话题等等。从技术的层面去考虑,还可“节约画面”,达到见一斑知全豹的效果。 2670、任何事物和事物的运动都存在一定的比例,这种比例无论在事物的内在结构上还是直观的印象上都一定是存在的,是一种合乎逻辑的存在,人们可通过理解这种存在,而掌握了逻辑。人们在现实中,不知不觉地习惯了、适应了各种各样事物合符逻辑的比例存在,有的还引起了人们的美感。如果,突然出现了一些事物,不是合符这种逻辑的比例,打破了人们已适应的习惯,就会引发“怪异感”,甚至是丑感。人们要改变这种感觉,需要在这些事物中寻找出新的、合乎逻辑比例的理由,并有一个适应、习惯的过程。“适应、习惯的过程”是须要人付出时间、精力等代价的。凭什么要人付出这代价呢?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是现实利益的诱惑!?是享受到美感!?如此等等,一般人与特殊人群、专业人士的反应是有区别的,都涉及到审美判断。艺术家在创作时,更应明白这个道理! 2671、使人感到和谐的基本形态不止一种,而是很多种。例如:众多个体服从于整体而产生和谐,这是一种和谐。众多个体之间由于和谐相处,而形成了整体,这是第二种和谐。又如:事物运动的节奏,给人以和谐感,这是第三种和谐。………。太多和谐的种类了,大家多想想、多找找,这肯定是对生活、对工作有好处的。 2672、有些客体具有引起主体产生美感的属性。凡具有这样属性的客体,一旦成为审美对象时,很容易使主体产生美感。相反,容易产生丑感。通过对美感与丑感的对比而顿悟,很多事情,就会知道该怎么做了。 2673、一座伟大的城市,往往是由很多巨人的努力而影响着它的高度,由博大精彩的历史影响着它的厚度,由人民群众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影响着它的温度。 2674、欧洲文艺复兴为时约三百年。这三百年,无论从时代特征、民众心理、还是从积极参与文艺复兴的优秀人物表现来看,都充满着内在的矛盾冲突和外在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集中表现在观念上的神与现实上的欲的冲突。这三百年是在中世纪长期思想、言行禁锢的情况下,人性、本能的力量在不断地反弹,这种反弹在广大的民众中形成了世俗化的基础,宗教势力在思想上、行动上也产生了松动,这样,使文化、艺术逐步地走向世俗化有了现实条件和较大的活动空间,并通过一大批文艺复兴人物的努力奋斗,和宗教势力的斗争,使阵地逐步地扩大。由此奠定了欧洲、以至整个西方文明加速发展的坚实基础。在美学、艺术方面,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很值得人们探索、研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2675、薄迦丘认为:“要使真理须经费力才可以获得,因而产生更大的愉快,记得牢固,诗人们才把真理隐藏到从表面看好像是不真实的东西后面”。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不完全是这样。他还认为,这只能诗才能做得到。我认为这就太偏激了,因为有太多的艺术和理论的种类,如果需要,都可以达到这种效果。请看他讲的这段话:“一件东西好像被罩在一块面纱下面而完成,而且出色地完成,那么,它就是诗,而且也只能是诗,不是别的。”事实上并非只有诗能这样,人们可以从大量的文学、艺术、理论作品中发现并非如此。所以,对薄迦丘的“诗”,只能广义地理解。他的”诗”是指包含文学、艺术。 267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阿尔贝蒂提倡“师法自然”的理念,像在人间播下了神奇的种子那样,导致了很多方面产生连锁放射性反应,给世界带来了新的曙光。因为“师法自然”,因此艺术既要模仿自然(注意:欧洲人所说的“师法自然”,主要是对人体的描写,人的身心研究,这方面与中国的情况有区别。)又要真实地表现人的行为和相配套的感情;因为“师法自然”,要准确地表现人体和各种自然现象,必须要科学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这样就促进催生了透视学、心理学、光学、色彩学、数学、几何学、解剖学、比例学、医学等等的深入研究。同时,导致大量活灵活现的艺术作品产生,其中有很多充满性感的形象出现,加速了欧洲文明进入了世俗化的过程。所以说,阿尔贝蒂的作用是伟大的。 2677、任何一种艺术都有自身的功能、目的和规律。后来,不同专业、爱好、信仰的人,常常在利用任何一种艺术时,都或多或少地打上了自己的专业、爱好、信仰的烙印。如果是适当地附加一些东西,艺术还未变质,过分了,就变质了。有的人甚至企图将任何一种艺术变成实现自己的目标或信仰的工具。有的还否认任何一种艺术有自身的功能、目的和规律,说成任何艺术只是他们所追求的目标和信仰的手段、或工具。这就错了!当艺术家在多个历史时期常处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非常弱势时,当美学的知识未能被大多数人认识时,艺术家面对着强大势力压迫时,艺术变成了“工具”!变成了“工具”的东西,还算是艺术吗?在众多艺术种类之中,我感觉中国书法艺术的适应面可较广。这是深刻的历史教训!应记住! (待续) (本集责任编辑:严建中 詹邓) |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12-2014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999test.cn
GMT+8, 2024-12-27 11:15 , Processed in 0.084036 second(s), 40 queries .
奇远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