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aocen 于 2013-1-31 14:53 编辑
(三)普通剪力墙结构的结构布置(常识)(重要)
1.平面布置
(1)钢筋混凝土墙承受全部竖向荷载和水平力,所以剪力墙应双向或多向布置,且宜拉通对直。
对于矩形、L形、T形平面时,剪力墙沿两个正交的主轴方向布置;
对于三角形及Y形平面可沿三个方向布置;
对于正多边形、圆形和弧形平面,则可沿径向及环向布置。
(2)单片剪力墙的长度不宜过大: 1) 剪力墙发生弯曲破坏时,具有比较强的变形能力,抗震延性好,而且发生剪切破坏时,变形能力弱,延性差。过长的剪力墙容易发生剪切破坏,因此出于抗震性的要求,不宜采用过长的剪力墙。每个墙段的高宽比应不小于2,当同一轴线上的剪力墙过长时,应用楼板或小连梁分成若干个墙段,每个墙段可以是单片墙,小开口墙或联肢墙。每个墙肢的宽度不宜大于8.0m。 2)剪力墙长度过大,将导致结构刚度过大、周期过短,会加大地震力作用,不经济; (3)剪力墙的平面布置尽量对称,均匀,且数量适当。 1)剪力墙的开间以6.0~7.0m的大开间,比3.0-3.9m的小开间,较经济合理,降低了材料用量,而且增大建筑使用面积。 2)剪力墙结构的基本周期控制在 Ns——为层数。 底部剪力控制在: G——建筑物的总重力荷载。 若周期过短,地震力过大时,宜减少墙的数量。 (4)调整剪力墙结构刚度的方法有: 1)适当减小剪力墙的厚度; 2)降低连梁的高度; 3)增大门窗洞口宽度; 4)对较长的墙肢设置施工洞,分为两个墙肢。超过8.0m长时都应用施工洞划分为小墙肢。
2.竖向布置 (1)沿结构高度的刚度突变对抗震非常不利,为避免这一问题,剪力墙应在整个建筑的竖向贯通,上到顶,下到底。 (2)顶层取消部分剪力墙时,其余剪力墙应在构造上予以加强。底层取消部分剪力墙时,应设置转换层。 (3)为避免刚度突变,剪力墙的厚度应按阶段变化,每次厚度减小宜为50-l00mm,不宜过大,厚度变化时宜两侧同时内收。外墙及电梯间墙可只单面内收。厚度改变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改变宜错开楼层。 (4)剪力墙上的洞口宜上下对齐,并列布置。相邻洞口之间及洞口与墙边缘之间要避免小墙肢。当墙肢的宽度与厚度之比小于3的小墙肢,在反复荷载作用下,早开裂,早破坏,故墙肢宽度不宜小于3bw(bw为墙厚),且不应小于500mm。
(四)剪力墙的构造要求 1.剪力墙的数量 对目前设计的16—28层住宅来看,底层部分剪力墙截面总面积与楼面面积之比大约为: Aw—剪力墙截面总面积; Af—楼面面积。 2.剪力墙厚度见表2-7 表2-7
(五)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要点 1.有的为满足高层建筑多功能、综合用途的需要,顶部楼层作为住宅、旅馆;中部楼层作为办公用房;下部楼层作为商店、餐馆、文化娱乐设施。不同用途的楼层,需要大小不同的开间,从而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上部楼层采用剪力墙结构以满足住宅和旅馆的要求;中部办公楼用房侧需要中、小室内空间同时存在,则宜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来满足其要求;底部作为商店等用房则需要有尽量大的空间,则宜加大柱网,尽量减少墙体。 上述要求与结构的合理布置正好相反,以高层建筑的受力规律,下部楼层受力很大,上部楼层的受力相对要小得多,正常的结构布置应当是下部刚度要大,墙体应多,柱网应密,到上部逐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二者正好矛盾。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就出现了底层大空间的框支剪力墙结构。 2.由于结构底部与上部结构的刚度产生突变,故在所发生的地震中,其破坏都较严重,抗震性能较差,故在设计中要特别加以注意,设计中要考虑两个关键问题: (1)保证大空间有充分的刚度,防止竖向的刚度过于悬殊; (2)加强转换层的刚度与承载力,保证转换层可以将上层剪力可靠地传递到落地墙上去。
3.落地剪力墙的布置和数量 (1)底部大空间层应有落地剪力墙(或)落地简体,落地纵横剪力墙最好成组布置, 结合为落地筒。 (2)平面为长矩形,横向剪力墙的片数较多时,落地的横向剪力墙的数目与横向剪力墙数目之比,非抗震设计时不宜少于30%;抗震设计时不宜少于50%,对于一般平面, 在非震区γ应尽量接近于1,不应大于3; 在抗震设计时,γ应尽量接近于1,不应大于2。
为满足上述要求,可采取以下措施:
1)与建筑协调,争取尽可能多的剪力墙落地必要时也可在别的部位设置补偿剪力墙; 2)加大落地剪力墙的厚度、尽量增大落地墙的截面面积; 3)提高大空间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3).落地剪力墙,尽量不要开洞,或开小洞,以免刚度削弱太大。洞口宜布置在剪力墙的中部。
4.转换层的设置,由剪力墙结构转换成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大空间层时,其交接层即为转换层。
(1)转换层的结构形式 1)框架结构。不落地剪力墙用柱和梁形成框支梁来支承上面的剪力墙。 2)板柱结构。用厚板及柱来支承上部剪力墙。 3)空腹桁架结构。用空腹桁架及柱来支承上部剪力墙。 4)箱形刚性结构。 (2)框支梁、框支柱的基本要求 1)框支梁的宽度不小于上部剪力墙厚度的2倍。 2)框支梁上部相邻层的墙体非常重要,应力分布复杂,所以这层墙不宜设边门洞, 不得在中柱上方开设门洞。 3)框支柱要严格要求,轴压比要比普通柱小些,见表2-8: 框支柱与框支梁要加强连接。 柱宽宜与梁同宽或比梁宽每边大50mm,且不小于450;断面高度hc,不小于柱宽,不小于梁跨的1/12,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大于或等于4。 (3)转换层楼板的要求 1)板厚不得小于180。 2)楼板应双层双向配筋,并加强与剪力墙的锚固。
四、框架——剪力墙结构 (一)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受力特点及适用范围 1.框架-剪力(或框剪结构)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组成的结构体系,这种结构由框架构成自由灵活的使用空间,来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时又有足够的剪力墙,具有相当大的刚度,从而使结构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大大减少了建筑物的侧移,在大地震时还可以避免填充墙、门窗、吊顶等非结构构件的严重破坏和倒塌。所以在有抗震设计要求时,宜优先采用框剪结构代替框架结构。这种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高层办公和公共建筑,也大量应用于高层旅馆建筑。 2.框剪结构的受力特点 (1)水平力通过楼板传递分配到剪力墙及框架。 (2)在水平力作用下,剪力墙是竖向悬臂结构,其变形曲线呈弯曲型,楼层越高水平位移增长越快(或层间变形越大);而框架结构在水平力的作用下,楼层越高水平位移增长越慢(或层间变形越小),其变形曲线呈剪切型;两种结构协同工作的结果是:在底部,水平力产生的剪力主要由剪力墙承担;但到顶部时,剪力主要由框架承担。框架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变形曲线呈反S形的剪切型位移曲线。
(二)框剪结构中剪力墙的数量 1.剪力墙的多少直接影响抗震能力,震害调查发现墙数量增加震害减少。但是剪力墙过多,也会造成不经济,因剪力墙增多,结构的刚度增大,周期缩短,地震作用加大,内力增大材料用量增加,基础造价也相应提高。 2.合理的数量 (1)按许可位移值决定 按《高层规程》许可位移的限值来核算结构必要刚度。 一般装修标准的框剪结构顶点位移与全高之比;μ/H不宜大于1/700;较高装修时,μ/H不宜超过1/850,或由层间相对位移与层高之比Δμmax/H的限制值来控制。 (2)用结构自震周期和地震作用来校核 一般较合理的基本自震周期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