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aocen 于 2013-2-1 15:12 编辑
二、梁斜截面承载能力计算 (一)破坏形态 梁沿斜截面剪切破坏的形态与配箍率(
),荷载形式(集中或均布荷载),剪跨比(集中荷载作用时),混凝土强度,加荷方式等因素有关。其主要的破坏形态有剪压破坏,斜压破坏和斜拉破坏等三种。它们的破坏特征为:
(1)剪压破坏(箍筋量适中)——近破坏时,会产生一条临界斜裂缝,与临界斜裂缝相交的箍筋先达屈服强度,然后剪压区混凝土达到复合受力极限强度而破坏,属延性破坏
(2)斜压破坏(箍筋量过多)——箍筋应力未达屈服强度而剪弯段的混凝土被斜向压坏,属脆性破坏。 (3)斜拉破坏(箍筋量过少)——斜裂缝一旦出现,箍筋应力立即达到屈服强度,使构件斜向拉裂为两部分而破坏,属脆性破坏。所以在实际工程中梁的箍筋应配置适中。 (二)梁斜截面计算 (l)计算公式: 其中,对一般梁: 对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独立梁: 式中V ——最大剪力设计值; Vcs, ——混凝土和箍筋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Asv ——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 S ——沿构件长度方向的箍筋间距; fyv——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λ― 计算截面的剪跨比;可取λ=a / h0,a为集中荷载作用点至支座或结点边缘的距离;并且 1 . 5≤λ≤3. 0。 当配有弯起钢筋时: ( 2 )适用条件 l )为防止发生斜压破坏应满足:
三、扭曲截面承载能力计算 (一)纯扭构件抗扭纵筋与抗扭箍筋的配筋强度比ξ 在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中配置适中的抗扭纵筋和抗扭箍筋能明显提高构件的受扭承载力。抗扭纵筋应沿截面周边对称均匀布置;箍筋沿构件长度均匀布置,且应采用封闭箍。在抗扭承载力中,除这两种筋各自的用量外,两者间还应有恰当的配合比,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抗扭的作用。 它的配筋强度比ξ为: 式中 Astl― 受扭计算中取对称布置的全部纵向非预应力钢筋截面面积; A st1 ― 受扭计算中沿截面周边配置的箍筋单肢截面面积; fyv― 受扭箍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y― 受扭纵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ucor ― 截面核心部分的周长:ucor=2(bcor+hcor),此处,bcor ,hcor 为箍筋内表面范围内截面核心部分的短边、长边尺寸。 试验表明,当ξ=1.2 左右时为钢筋达到屈服的最佳值,故工程设计中常用的范围是 1.0~1.3。 (二)破坏形态 纯扭构件,因其抗扭钢筋的配筋量及其配筋强度比ξ的不同而会发生下列 4 种破坏。它们的破坏特征为: (1)适筋破坏(纵筋和箍筋量适当且其参也合理)-——抗扭纵筋和箍筋先后屈服,然后受压边的混凝土被压坏;属延性破坏。 (2)少筋破坏(纵、箍筋较少,或其中一种过少)——扭转裂缝一经出现,构件即告破坏,极限扭矩和开裂扭矩接近;属脆性破坏。 (3)部分超配筋破坏(纵、箍筋中之一过多,或芬值不恰当)—— 配置过多的纵筋(或箍筋)未能屈服而发生受压区混凝土的破坏;属延性破坏。 (4)完全超配筋破坏(纵、箍筋均配置过多)——纵箍筋均未屈服,而发生受压区混凝土破坏;属脆性破坏。 (三)矩形截面纯扭构件计算 (1)计算公式: (2)适用条件: 1 )为防止发生完全超配筋破坏,应满足: 2 )为防止发生少筋破坏,应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