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2022年咨询工程师考试倒计时结束

360建筑网

查看: 4136|回复: 10

[建筑结构] 第八章 第二节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一)

[复制链接] |关注本帖
发表于 2013-2-23 10: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立即注册 已有账号?点击登录 或者 用QQ帐号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gaocen 于 2013-2-25 15:04 编辑

一、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
(一)有关抗震设计的若干概念
( 1 )为了保证结构的抗震安全,根据具体情况,结构单元之间应遵守牢固连接或有效分离的方法。高层建筑的结构单元宜采取加强连接的方法。
( 2 )尽可能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强烈地震之后往往伴随多次余震,如只有一道防线,在首次破坏后在遭受余震、结构将会因损伤积累而导致倒塌。适当处理结构构件的强弱关系,使其在强震作用下形成多道防线,并考虑某一防线被突破后,引起内力重分布的影响,是提高结构抗震性能,避免大震倒塌的有效措施。
( 3 )合理布置抗侧力构件减少地震作用下扭转效应结构刚度承载力沿房屋高度均匀连续分布、避免造成结构的软弱或薄弱部位。
( 4 )结构构件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延性耗能等方面的性能。主要耗能构件应有较高的延性适当的刚度承受竖向荷载主要构件不宜作为主要耗能构件
( 5 )合理控制结构的非弹性(塑性铰区),掌握结构的屈服过程,实现合理的屈服机制。
( 6 )框架抗震设计应遵守“强柱弱梁结点更强”的原则,构件屈服、刚度退化结点应能保持承载力和刚度不变
( 7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钢筋滑移、混凝土过早的剪切破坏和压碎等脆性破坏。
( 8 )考虑上部结构嵌固于基础结构或地下室结构之上时,基础结构或地下室机构应保持弹性工作。
( 9 )高层建筑的地基主要受力范围内存在较厚的软弱黏性土层时,不宜采用天然地基采用天然地基高层建筑应考虑地震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

(二)抗震设计一般规定
( 1 )多层和高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结构类型和适用的最大高度应符合表 8-9 的要求。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结构或建造于 W 类场地的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度应适当降低。
第八章 第二节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一),建筑,结构,抗震,框架,房屋,防震,注册建筑师考试论坛,forum
注: ① 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分)节
② 框架核心筒结构指周边稀柱框架与核心筒组成的结构;
③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指首层或底部两层框支抗震墙结构;
④ 乙类建筑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适用的最大高度;
⑤ 超过表内高度的房屋,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 2 )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 8-10 确定。
第八章 第二节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一),建筑,结构,抗震,框架,房屋,防震,注册建筑师考试论坛,forum
第八章 第二节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一),建筑,结构,抗震,框架,房屋,防震,注册建筑师考试论坛,forum
注 ① 建筑场地为工类时,除 6 度外可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
② 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
③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加强部位以上的一般部位,应允许按抗震墙结构确定其抗震等级.
( 3 )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等级的确定,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l )框架一抗震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 50 % ,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最大适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
2 裙房与主楼相连按裙房本身确定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裙房顶层相邻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裙房与主楼分离时,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
3 )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与上部结构相同,地下一层以下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更低等级。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更低等级。
4 )抗震设防类别为甲、乙、丁类的建筑应结合本章第一节有关抗震设防标准的规定和表 8-10 确定抗震等级;其中, 8 度乙类建筑高度超过表 8-10 规定的范围时应经专门研究采取比一级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 4 )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需要设置防震缝,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 15m 时可采用 100mm超过 15m 时 6 度 7 度8 度9 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2m ,宜加宽 20mm
框架一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 ① 项规定数值的 70 %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可采用① 项规定数值的 50 % ;且均不宜小于 100mm
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地下部分不设防震缝;有设防要求时,伸缩缝及沉降缝应满足防震缝的要求。
2 8 9 度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高度、刚度或层高相差较大时,可在缝两侧房屋尽端沿全高设置垂直于防震缝的抗撞墙每一侧抗撞墙的数量不应少于两道分别对称布置墙肢长度可不大于一个柱距,框架和抗撞墙的内力应按设置和不设置抗撞墙两种情况分别进行分析,并按不利情况取值。防震缝两侧抗撞墙的端柱和框架的边柱,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
( 5 )框架结构和框架一抗震墙结构中,框架和抗震墙均应双向布置,柱中线与抗震墙中线、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宽的 1 / 4 。应计入偏心的影响。高层的框架结构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多层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
( 6 )框架一抗震墙和板柱一抗震墙结构中,抗震墙之间无大洞口的楼、屋盖的长宽比,不宜超过表 8 - 11 的规定;超过时,应计入楼盖平面内变形的影响。
第八章 第二节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一),建筑,结构,抗震,框架,房屋,防震,注册建筑师考试论坛,forum
( 7 )采用装配式楼、屋盖时,应采取措施保证楼、屋盖的整体性及其与抗震墙的可靠连接。采用配筋现浇面层加强时,厚度不宜小于 50mm 。
( 8 )框架一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设置,宜符合下列要求:
1 )抗震墙贯通房屋全高
2 )抗震墙设置在墙面不需要开大洞口的位置。
3 房屋较长时,刚度较大的纵向抗震墙不宜设置在房屋的端开间
4 抗震墙洞口上下对齐,洞边距端柱不宜小于 300mm
5 )一、二级抗震墙洞口连梁跨高比不宜大于 5 ,且梁截面高度不宜小于 400mm
( 9 )抗震墙结构和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较长的抗震墙宜开设洞口,将一道抗震墙分成长度较均匀的若干墙段,洞口连梁的跨高比不宜大于 6 ,各墙段的高宽比不应小于 2 。
2 )墙肢的长度沿结构全高不宜有突变;抗震墙有较大洞口时,以及一、二级抗震墙的底部加强部位,洞口宜上下对齐。
3 )矩形平面的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其框支层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非框支层楼层侧向刚度的 50 % ;框支层落地抗震墙间距不宜大于 24m ,框支层的平面布置尚宜对称,且宜设置抗震筒体。



全方位的360建筑网,我们大家的建筑论坛

说明:本站仅支持QQ注册,请直接使用QQ注册,之后有验证邮箱更改头像等操作。
如果您的帖子进入 “审核状态”,请联系网站客服QQ,看是否 “违规” 。
“共享币”不够?快来这里赚“共享币”吧:
1.可以:点击下面的分享按钮右侧的浮动分享按钮扫描二维码分享,赚“共享币”;
2.可以:“建筑币”兑换“共享币”哦;
3.可以:上传并出售资料赚“共享币”哦。
4.本网站严禁发布违法信息,请大家发帖前先看这里!

积分规则详见:积分规则




上一篇:第八章 第一节 建筑结构抗震(二)
下一篇:第八章 第二节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二)
 楼主| 发表于 2013-2-23 10: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aocen 于 2013-2-25 15:37 编辑

( 10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高度可取框支层框支层以上二层的高度落地抗震墙总高度1 / 10 二者较大值;其他结构的抗震墙,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 1 /10 和底部二层的高度二者的较大值。
( 11 )框架单独柱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基础系梁:
1 )一级框架和 W 类场地的二级框架;
2 )各柱基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差别较大;
3 )基础埋置较深,或各基础埋置深度差别较大;
4 )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勃性土层、液化土层和严重不均匀土层;
5 )桩基承台之间。
( 12 )框架一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基础和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落地抗震墙基础,应有良好的整体性和抗转动的能力。
( 13 )主楼与裙房相连且采用天然地基,在地震作用下主楼基础底面不宜出现零应力区。
( 14 )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地下室顶板应避免开设大洞口;地下室在地上结构相关范围的顶板应采用现浇梁板结构,相关范围以外的地下室顶板采用现浇梁板结构;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小于C30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2 结构地上一层侧向刚度不宜大于相关范围地下一层侧向刚度0.5倍地下室周边宜有与其顶板相连抗震墙
3 地下室顶板对应于地上框架柱梁柱节点除应满足抗震计算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
1)地下一层柱截面每侧纵向钢筋不应小于地上一层柱对应纵向钢筋的1.1倍,且地下一层柱上端和节点左右梁端实配的抗震受弯承载力之和应大于地上一层柱下端实配的抗震受弯承载力的1.3倍。
2)地下一层梁刚度较大时,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应大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向钢筋面积的1.1倍;同时梁端顶面和底面的纵向钢筋面积均应比计算增大10%以上;
4 地下一层抗震墙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墙肢端部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
(15)楼梯间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
2 对于框架结构,楼梯间的布置不应导致结构平面特别不规则楼梯构件与主体结构整浇时,应计入楼梯构件对地震作用及其效应的影响进行楼梯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采取构造措施减少楼梯构件对主体结构刚度的影响
3 楼梯间两侧填充墙与柱之间应加强拉结
( 16 )框架的填充墙应符合本节有关非结构构件的规定。

(三)框架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 1 )梁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l )截面高度不宜小于 200mm ;
2 )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 4 ;
3 )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 4
( 2 )采用梁宽大于柱宽的扁梁时,楼板应现浇,梁中线宜与柱中线重合扁梁应双向布置,且不宜用于一级框架结构扁梁的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并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对挠度和裂缝宽度的规定:
,,注册建筑师考试论坛,forum
( 3 )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 . 5 ,二、三级不应小于 0 . 3 。
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 8-12 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 2 %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
,,注册建筑师考试论坛,forum
,,注册建筑师考试论坛,forum
( 4 )梁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 2Φ14 ,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 1 / 4 ,三、四级不应少于2Φ12 ;
2 )一、二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矩形截面柱,不宜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 1 / 20 ;对圆形截面柱,不宜大于纵向钢筋所在位置柱截面弦长的 1 / 20 。
3)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 200 ~和 20 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不宜大于 250mm 和 20 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 300mm 。
( 5 )柱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截面的宽度高度均不宜小于 300mm圆柱直径不宜小于 350mm
2 剪跨比大于 2
3 )截面长边短边边长比不宜大于 3
( 6)柱轴压比不宜超过表 8-13 的规定;建造于IV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当适当减小。
,,注册建筑师考试论坛,forum
注:轴压比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的结构,取无地震作用的轴力设计值;
② 表内限值适用于剪跨比大于 2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 C60 的柱;剪跨比不大于 2 的柱轴压比限值应降低0.05.剪跨比小于 15 的柱,轴压比限值应专门研究并采取特殊构造措施;
③ 沿柱全高采用井字复合箍且箍筋肢距不大于 200mm、间距不大于100mm、直径不小于 12mm,或沿柱全高采用复合螺旋箍、螺旋间距不大于 100mm、箍筋肢距不大于 200 mm、直径不小于 12mm ,或沿柱全高采用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螺旋净距不大于 80 mm、箍筋肢距不大于 200 mm、直径不小于 10mm ,轴压比限值均可增加0.10;上述三种箍筋的配摧特征值均应按增大的轴压比由表 8-16 确定;
④ 在柱的截面中部附加芯柱,其中另加的纵向钢筋的总面积不少于柱截面面积的0.8%,轴压比限值可增加。 05 ;此项措施与注 ③ 的措施共同采用时,轴压比限值可增加。 15 ,但箍筋的配筋特征值仍可按轴压比增加0.10的要求确定;
⑤ 柱轴压比不应大于1.05.
( 7 )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柱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 8-14 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 % ; 对建造于 W 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表中的数值应增加0.1。
,,注册建筑师考试论坛,forum
2 )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 一般情况下,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 8-15 采用。
,,注册建筑师考试论坛,forum
② 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 10mm 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 时,除柱根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 150mm ;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 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允许采用 6mm ;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 2 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 8mm。
③ 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 2 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100mm 。
( 8 )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l )宜对称配置。
2 )截面尺寸大于 400mm 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 200mm。
3 )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 5 %。
4 )一级且剪跨比不大于 2 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 1 . 2 %。
5 )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地震作用组合产生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 25 %。
6 )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楼主| 发表于 2013-2-23 12: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aocen 于 2013-2-25 15:57 编辑

( 9)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 1 / 6 和 500mm三者的最大值。
2 )底层柱,柱根不小于柱净高的 1 / 3 ;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外尚应取刚性地面上下各 500mm 。
3 )剪跨比不大于 2 的柱和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 4 的柱,取全高。
4 )框支柱,取全高。
5 )一级及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 10 )柱箍筋加密区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 200 mm ,二、三级不宜大于 250 ~和 20 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 300mm 。至少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采用拉筋复合箍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钩住箍筋。
( 11 )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应符合下式要求:
,,注册建筑师考试论坛,forum
式中 ρv ― 柱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一级不应小于0.8 % ,二级不应小于0. % , 三、四级不应小于0.4 % ;计算复合箍的体积配箍率,应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
fc ―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强度等级低于 C35 时,应按 c35计算;
fyv― 箍筋或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超过 360N / mm2时,应取 360N / mm2计算;
λv― 最小配箍特征值,宜按表 8-16 采用。
,,注册建筑师考试论坛,forum
注: ① 普通箍指单个矩形箍或单个圆形箍;复台箍指由矩形、多边形、圆形箍或拉筋组成的箍筋。复合螺旋箍指由螺旋箍与矩形、多边形、圆形箍或拉筋组成的箍筋.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指全部螺旋箍同为一根钢筋加工而成的箍筋;
     ② 框支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最小配筋特征值应比表内数值增加。 02 ,且体积配筋率不应小于 15 % .
③ 剪跨比不大于 2 的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 12 纬, 9 度时不应小于 15 %.
④ 计算复合螺旋箍的体积配箍率时,其非螺旋箍的箍筋体积应乘以换算系数。.氏
( 12 )柱箍筋非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区的 50 % ;箍筋间距,一、二级框架柱不应大于 10 倍纵向钢筋直径,三、四级框架柱不应大于 15 倍纵向钢筋直径。
( 13 )框架节点核芯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宜按上述第( 8 )条有关框架柱的钢筋配置要求,一、二、三级框架节点核芯区配箍特征值分别不宜小于0.12 、0.10 、0.08 且体积配箍率分别不宜小于 0 . 6 %、0.5%和0.4%。柱剪跨比不大于 2 的框架节点核芯区配箍特征值不宜小于核芯区上、下柱端的较大配箍特征值。
(四)抗震墙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 1 )抗震墙的厚度一、二级不应小于160mm不宜小于层高无支长度1/20三、四级不应小于140mm不宜小于层高无支长度1/25无端柱或翼墙时,一、二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三、四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20
       底部加强部位墙厚一、二级不应小于200mm不宜小于层高无支长度1/16三、四级不应小于160mm不宜小于层高无支长度1/20无端柱或翼墙时一、二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2三、四级不宜小于层高或无支长度的1/16
( 2 )一、二、三级抗震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一级时,9度不宜大于0.47、8度不宜大于0.5二、三级时不宜大于0.6注:墙肢轴压比指墙的轴压力设计值墙的全截面面积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
( 3 )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l )一、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箍率均不应小于0.25 % ;四级抗震墙不应小于0.20 % ;钢筋最大间距不应大于 300 mm,最小直径不应小于8mm 。
2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纵向及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3 % ,钢筋间距不应大于 200mm 。
( 4 )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钢筋直径不宜大于墙厚的 1 /10
( 5 )一级和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一级 ( 9 度)时不宜超过0.4 ,一级( 8度)时不宜超过 0 . 5 ,二级不宜超过0.6 。
( 6 )抗震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抗震墙结构,一、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应按下面第( 7 )条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但墙肢底截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比小于表 8-17 的规定值时可按下面第( 8 )条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注册建筑师考试论坛,forum
2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一、二级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的两端应设置符合约束边缘构件要求的翼墙或端柱,洞口两侧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不落地抗震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的墙肢两端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3 )一、二级抗震墙的其他韶立和三、理封乞震墙,均应按下面第( 8 )条没置沟造边缘构件
( 7 )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翼墙(图 8-1 )。
,,注册建筑师考试论坛,forum



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和配箍特征值应符合表 8-18 的要求,一、二级抗震墙约束边缘构件在设置箍筋范围内(即图 8-1 中阴影部分)的纵向钢筋配筋率,分别不应小于 1 . 2 %和 1.0%。
,,注册建筑师考试论坛,forum

( 8 )抗震墙的构造边缘构件的范围,宜按图 8 - 2 采用;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应满足受弯承载力要求,并宜符合表 8 - 19 的要求。
,,注册建筑师考试论坛,forum
注: ① Ac为计算边缘构件纵向构造钢筋的暗柱或端柱面积,即图 8-2 抗震墙截面的阴影部分.
② 对于其他部位,拉筋的水平间距不应大于纵筋间距的 2 倍,转角处宜用箍筋;
③ 当端柱承受集中荷载时,其纵向钢筋、箍筋直径和间距应满足柱的相应要求。
( 9 )抗震墙的墙肢长度不大于墙厚的 3 倍时,应按柱的要求进行设计,箍筋应沿全高加密。
( 10 )一、二级抗震墙跨高比不大于 2 且墙厚不小于 200mm 的连梁,除普通箍筋外宜另设斜向交叉构造钢筋。
( 11 )顶层连梁的纵向钢筋锚固长度范围内,应设置箍筋。

(五)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构造措施
( 1 )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厚度和边框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抗震墙的厚度不应小于160mm不宜小于层高无支长度1/20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墙厚度不应小于200mm不宜小于层高无支长度1/16
2 有端柱时,墙体在楼盖处设置暗梁,暗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厚400mm较大值端柱截面与同层框架柱相同,并应满足本规范第6.3节对框架柱的要求;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端柱紧靠抗震墙洞口的端柱按柱箍筋加密区的要求沿全高加密箍筋
( 2 )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 % ,并应双排布置,拉筋间距不应大于 600mm ,直径不应小于 6mm 。
( 3 )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其他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对抗震墙的有关要求。(

(六)板柱-抗震墙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 l )板柱一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其抗震构造措施应抗震墙的有关规定,且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上一层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其他部位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柱(包括抗震墙端柱)的抗震构造措施应符合对框架柱的有关规定要求。
( 2 )房屋的周边和楼、电梯洞口周边应采用有梁框架。
( 3 ) 8 度时宜采用有托板或柱帽的板柱结点,托板或柱帽根部的厚度(包括板厚)不宜小于柱纵筋直径的 16 倍。托板或柱帽的边长不宜小于 4 倍板厚及柱截面相应边长之和。
( 4 )房屋的屋盖和地下一层顶板,宜采用梁板结构。
( 5 )板柱一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应承担结构的全部地震作用,各层板柱部分应满足计算要求,并应能承担不少于各层全部地震作用的 20 %。
( 6 )板柱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按等代平面框架分析时,其等代梁的宽度宜采用垂直于等代平面框架方向柱距的 50 %。
( 7 )无柱帽平板宜在柱上板带中设构造暗梁,暗梁宽度可取柱宽及柱两侧各不大于 1 . 5 倍板厚。暗梁支座上部钢筋面积应不小于柱上板带钢筋面积的 50 % ,暗梁下部钢筋不宜少于上部钢筋的 1 / 2 。
( 8 )无柱帽柱上板带的板底钢筋,宜在距柱面为 2 倍纵筋锚固长度以外搭接,钢筋端部宜有垂直于板面的弯钩。
( 9 )沿两个主轴方向通过柱截面的板底连续钢筋的总截面面积,应符合下式要求:
,,注册建筑师考试论坛,forum


 楼主| 发表于 2013-2-25 15: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七)筒体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框架-核心筒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核心筒与框架之间楼盖采用梁板体系部分楼层采用平板体系时应有加强措施

2 除加强层及其相邻上下层外,按框架-核心筒计算分析的框架部分各层地震剪力的最大值不宜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10%。当小于10%时,核心筒墙体的地震剪力应适当提高,边缘构件的抗震构造措施应适当加强;任一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15%。

3 加强层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9度时不应采用加强层;
2)加强层的大梁或桁架应与核心筒内的墙肢贯通大梁或桁架周边框架柱的连接宜采用铰接半刚性连接
3)结构整体分析应计入加强层变形的影响;
4)施工程序及连接构造上,应采取措施减小结构竖向温度变形及轴向压缩对加强层的影响。
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核心筒、筒中筒结构的内筒,其抗震墙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节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抗震墙的厚度、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应符合本规范第6.5节的规定;筒体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上一层,当侧向刚度无突变时不宜改变墙体厚度。
2 框架-核心筒结构一、二级筒体角部的边缘构件宜按下列要求加强:底部加强部位,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内宜全部采用箍筋,且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宜取墙肢截面高度的1/4,底部加强部位以上的全高范围内宜按转角墙的要求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3 内筒的门洞不宜靠近转角。
6.7.3 楼面大梁不宜支承在内筒连梁上。楼面大梁与内筒或核心筒墙体平面外连接时,应符合本规范第6.5.3条的规定。
6.7.4 一、二级核心筒和内筒中跨高比不大于2的连梁,当梁截面宽度不小于400mm时,可采用交叉暗柱配筋,并应设置普通箍筋;截面宽度小于400mm但不小于200mm时,除配置普通箍筋外,可另增设斜向交叉构造钢筋。


发表于 2013-2-28 08: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晕死也不加点分  
发表于 2013-3-19 02:2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啊,,不错、、、、  
发表于 2013-3-23 04: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严重支持!
发表于 2013-6-28 14: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帮你项项吧  
发表于 2013-11-26 13: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  
发表于 2014-2-10 16: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顶你了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站长
超级版主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360建筑论坛网:
360建筑论坛网
工作时间
9:00-18:00
 
QQ关于360建筑网|申请友链|手机版|小黑屋|360建筑网 |粤ICP备10099428号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12-2014 Comsenz Inc. Designed by 999test.cn

GMT+8, 2024-12-28 03:37 , Processed in 0.168616 second(s), 59 queries .

奇远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